熱門關鍵詞: 紫砂壺,陽萱堂
咨詢熱線
4000-111-9704000-111-970
產品參數
品名:鏡瓦壺
泥料:紫灰泥(窯溫:約1170℃-1190℃ 收縮比:約11% 目數:40目)
容量:180cc
壺高:7.5cm 壺長:11.2cm 口徑:5.9cm
鏡瓦壺典故:
鏡瓦壺,“曼生十八式”壺型之一,曼生為人天資豪爽,愛茶,愛壺,質樸自然,情意真切。他從生活中取材,依據銅鏡和瓦當的特點和形狀,設計此壺,取名“鏡瓦”。
泥料介紹:
泥料采用特有紫灰泥,天青泥色中滿布紫色、灰白顆粒。淡淡的紫色與青灰色共生,實屬難得,此泥料整體紫韻幽雅,穩重古樸,未泡養前略感粗糙,經茶水滋養,顆粒感更加顯現,散發出青幽的黯然之光,神韻古樸,老味十足。
鏡瓦壺整體挺拔雅致,特選此款泥料,更能突出其深厚的歷史韻味。
壺形介紹:
此款鏡瓦壺,整體挺拔,中正,線條明朗,十分具有風骨。壺身直似筒瓦,平蓋敞口,包羅各類茶種,使用十分方便。蓋平似鏡,沿似瓦當,蓋面置一小鈕,為剛柔并濟點睛之筆。人體工學壺把設計,拿捏穩當,泡茶時候輕松自如。半圓形嘴孔設計,脊背式壺嘴,肉啾啾的,鏗鏘有力,兩邊線條明朗,過渡自然,與壺把呼應,美到別出心裁,承繼古人的精粹而更貼近生活。
心如明鏡淡如水,萬里無云心陶醉。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臺。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!
小小的一款鏡瓦壺將吉祥美好的寓意,精美實用的設計納入壺中,只為您在泡茶的時候有更美好的體驗,愿這份如日之光,如泉之香,如仙之人,長樂未央的祝福與您常伴。
刻繪介紹:
畫面:國寶犧尊
文字:緣
意境:正衣冠,知興替,明得失。齊緣聚,福牛至,夢成真。
齊文化博物館藏品:犧尊,戰國時期,高28.3厘米,長46.0厘米。1982年出土于稷下街道商王墓地。仿牛形,昂首豎耳,偶蹄。由頭顱,體、蓋分鑄而成。首頸結合,有一項圈合縫自然遮掩,蓋為一扁嘴長頸禽,禽頸反折,嘴緊貼背上,巧成半環形蓋鈕。兩翅平展,羽翎均以綠松石鋪填。通體以粗細相間的金、銀絲嵌飾的幾何云紋。紋理間以綠松石和孔雀石鑲飾。因為這件文物的制作工藝非常高,所以被稱為“國寶犧尊”,這也代表了戰國時期手工業技術的最高水平。
古銅鏡,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實用文化藝術品,它的正面打磨的十分光潔,用來梳妝,而它的背面制作工藝非常的精美,中間配有一粒圓潤的玄鈕,并且打有小孔,可以穿繩,便于攜帶,設計相當的精巧。其圖案構造也十分別具特色,有栩栩如生的龍、虎、麒麟,翩翩起舞的鳳凰、朱雀,奇神異獸,花卉草木等等,畫面絢麗多姿。
鏡瓦壺型取之于古銅鏡和瓦當,陶刻“國寶犧尊”于壺身,他們都用自己特殊的語言闡述著中國的故事,品茗把玩聚集千秋因緣的鏡瓦壺,讓您的夢想成真。
咨詢電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