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關鍵詞: 紫砂壺,陽萱堂
咨詢熱線
4000-111-9704000-111-970
品名:葫蘆
泥料:朱泥 (窯溫:約1060℃-1080℃ 收縮比:約25% 目數:40目)
容量:130cc
壺高:6.6cm 壺長:10.1cm 口徑:3.6cm
葫蘆壺典故:
曼生小時候家境貧寒,讀書十分用功,數十年寒窗苦讀,終于考取功名。為官之后,清正廉潔,兩袖清風,自家的親戚大多都是貧苦人家。一天,他一遠房外甥來看望曼生,竟然拿一擔青葫蘆作為禮物。
曼生不覺得禮物單薄,對外甥熱情款待。那外甥雖然家境清貧,但是喜愛讀書,臨走之際,說道:“區區葫蘆不足為禮,送福送祿與舅,恭賀親舅福、祿雙全。”曼生很是喜歡,接連感謝。
在外甥走后,曼生拿著葫蘆一個個的看,覺得很可愛,就拿了一個,放在桌子上參照畫畫,畫完之后,越看越有趣,又將紫砂壺形,按照葫蘆樣式,重新描繪出來,一畫成真,曼生就將此壺名為葫蘆壺,有“福祿”雙全的美意,情趣盎然。
泥料介紹:
選用朱泥,顏色紅潤明亮,與葫蘆器型結合,更顯靈動可愛,泡養數日,呈現魅力之紅,愛不釋手。
葫蘆壺整體小巧可愛,選用朱泥更顯其可愛乖巧。
壺形介紹:
葫蘆壺,形似葫蘆,造型古樸,精雕細琢,情趣盎然。壺流上揚,氣宇軒昂,耳形把外圓內扁,把握舒適,整體神態豐滿,妙趣橫生。
“葫蘆”與“福祿”音同,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,人們常以彩葫蘆作佩飾,既象征富貴,又代表長壽吉祥。民間也有在屋梁下懸掛葫蘆,寓意平安順遂;還有用紅繩線串起五個葫蘆,稱為“五福臨門”;或是在家里擺放一個葫蘆,寓意著財富與福氣。
刻繪介紹:
畫面:大汶口文化
文字:福
意境:葫蘆雖小藏天地,伴我云云萬里身,豐衣足食,福祿全。
大汶口文化源于新石器時代,因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遺址而得名,距今約6300—4500 年,延續時間約 2000 年左右,分布地區東至黃海之濱, 西至魯西平原東部,北達渤海南岸,南到江蘇淮北一帶。
大汶口文化,土質肥沃、水源充足,農業生產以種植粟為主,飼養豬、狗、牛、雞等家畜,以特點鮮明的陶器為主要特征,制陶業較發達,陶器以三足器、圈足器和平底器較多,石器、玉器、骨角牙器和進行鑲嵌的手工業也很興盛。
大汶口文化的興盛與繁榮,造就了手工藝制陶業的發達,葫蘆作為迄今為止被發現最早的陪伴人類古老的植物,象征著自給自足,福祿一生。
咨詢電話